我校教师赴济南参加“山东省2014年首届’3+综合’高考备考研讨会”

九月十四~十五日,我校九个学科备课组长及一名领队共十人赴济南参加由北京百师联盟教育科技中心主办的山东省2014年首届“3+综合”高考备考研讨会。与会老师普遍认为,各科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对2014年高考复习热点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所讲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听后很受启发,也有很大的收获和很多的感想。现将他们的学习心得登录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也欢迎大家给予指导。

语文

我有幸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高三语文研讨会,会议是在济南大学举行的。我听后收获很多,尤其感到本次研讨会对2014年高考有重要的指导的意义。

高三复习,时间紧张,任务艰巨。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果,首先要加强课堂有效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讲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追求有效果的教学。

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1.高三语文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会专家认为,高考是对平时语文学习的选拔性评价,是考察语文的综合语文能力。平时复习,要把重点放在选择题、文言文、名句默写上。尤其是选择题,力争全对,最多错一个。要不断的滚动式复习。

2.程序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尽量少讲,讲方法和思想渗透在联系与评价上面。

例如漫画课的讲授,首先选好题型,提醒学生观察准确全面;然后学生在练习、互评中了解得分点和失分点;在练中学,评中误。

3.高三复习针对性要强,要从针对性教学开始。

课堂教学,选题要纯净。例如,漫画图表不交叉,通过做典型题,学生相互展示点评。让学生在练中学,评中悟。

4.讲与练、考与教要协同一致。因为学生给语文课下时间很少,语文作业尽量课上做。要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能考非所教和所学、考教分离;更不能只练不讲,或者只讲不练。

5.作文要加强审题训练,引导学生做到准、新、深。尽量有计划地面批作文,给学生人文性关怀,方法上的指点。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作为教师应该要加强对教学实践的研究,要学习教育理论,要关注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高考的胜利。

数学

在新学期开始,学校安排刘校长带领各学科的备课组长,于9月14、15日在济南参加了“山东省2014年首届3+综合高考备考研讨会”。此次报告会由知名一线特高级教师、校长和参与过《考试大纲》修订、参加过地方高考命题的专家进行讲座。他们传递最新高考信息,预测2014年高考命题走向,交流探讨复习策略,全面介绍各学科的专题、重点及考点。

一、关注最新信息:

1、2013年高考错点题目,变换题型和考查方式进行错点再考;

2、数学计算内容普遍适度增加;

3、选择题,强化正确答案,强调四选项的不同属性,来增加考试内容,和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

二、研读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尤其明析哪些考点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没有明确显示,这对我们提高得分点是很有帮助的。

无法想象一位没有深入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的老师如何指导考生备考、高考。其结果只能是没有正确的复习方向,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造成高考复习备考的低效!

事实如此,我们确实缺乏对题目,尤其是高考试题的深入探究,只是在日常练习或测试中使用高考原题,讲评中着重讲解,这远远不够。所以建议,以近三年的高考题为蓝本,对近三年的高考题、模拟题中的考点剖析、提炼、拓展,带着考点、带着问题去备课。应用到练笔、阶段考、强化考试中去。

三、深入剖析学生:

需注意的是,以上所说是要我们把考点和解决考点的方法,通过老师的讲授,内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大家需要清楚的是,高考考双基,怎么去理解,就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学生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提升。现在的高考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在深入研究高考题的同时,充分利用作业和测试后的错误资源,解决老师“一讲学生就会,学生一做就错”的问题,把知识活化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有效提升这种技能,这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品质。

汇总学生问题,剖析学生考试中失分的原因,确定解决方案,认真实施,及时反馈、反思和调整策略。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显示,有近50%的学生在高考中失分,是因读不懂试题的题目,导致失掉10–30分。日常我们总在强调让学生记啊、练啊,但如何在记练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考题的适应性与熟悉性,是值得我们下功夫的。每次考后,和学生一起研究试题,而不是单纯的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造成“应得分数与实际得分之间差距”的原因,共同商讨对策。

四、临界问题:

抓准、抓好临界生的临界问题,是实现突破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考至胜的一个环节。为什么摸底考试后我们确定了一批临界生,而在后面的几次段考中临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上临界生存在着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问题,也存在着行为和意志品质的习惯问题。需要老师们共同努力,加大课后辅导和帮扶力度,改变临界生的,稳定临界生。

五、减少无用功,提升复习效果:

一轮复习回归课本、抓基础:

(1)在复习中,不能仅从一个个点上着手,而首先应从面上着眼。如复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时,首先介绍这块内容在整个高考中的地位、考查方式、涉及的知识点(可以是章节名称),有的大概整体的把握,方能做到心中有数,才可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实际上,你的头脑中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框架。

(2)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三角函数中,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可以合并为一节内容处理,而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也可以合并处理,再如:第五章 平面向量中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可以合并为一节内容处理。

(3)全面复习,不留死角。不能仅凭个人的感觉与经验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应做理性分析。

二轮复习以分块复习为主:

(1)有一轮复习的基础,把握好二轮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要提前谋划二轮复习思路,针对高考命题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成绩的增长点,大胆取舍,精选学生练习题目,注重专题和变式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错因分析及有效纠正,尤其解决“学生听懂了,但依然不会独立解题”的问题,把老师的思路内化学生的解题技能,提高个性辅导的密度。

(2)二轮复习开始后,要加大训练密度,通过训练的反馈,及时矫正和强化。同时针对高考阅卷实际,加大“心态平稳认真对待”、“规范答题”、“不遗漏关键词”和“回答技巧切重要点”的实战训练。

新学期伊始,希望师生们都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备考心态,少走弯路,力争以全身心的投入,收获最高效的复习效果。相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高三全体师生“团结奋进”,新时代2014年高考定会“再创辉煌”!

英语

一、2013年高考考了什么?

2013年英语试卷体现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的指导思想。试题难度虽有降,但总体相对稳定。

(一)听力部分是历年来单词量最大的一年,尤其是17-20题的独白部分。

(二)单选部分:第24、27题分别考查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第31、35题考查了定语从句的相关知识,第25、29、33题考查了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第26、28题考查了状语从句的相关知识。第23、32题考查了交际用语。

(三)今年的完形填空,
无论是文章的内容结构,还是从选项的干扰设置,难度均不是很大,相比于2012年难度略有下降。2013年的山东完形填空依然弘扬“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选文共280词,选项80词,空格分布均匀,相邻空格之间间隔适当,避免了提示信息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选项的最大间距26词,最小间距为4词,平均间距约13词;考点分布合理。考查项目为动词7个,名词6个,形容词5个,连词1个,代词1个。其中,45题( I hadseveral friends, and two of ____ are still my best friendstoday),兼顾考查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文中and一词,很容易误选。

(四)2013年阅读部分词汇量比去年略有增加,“超纲”词汇也比以往减少,并对文本理解影响不大。构词法派生出的词汇虽对理解文本重要信息有一定影响,但数量也有所减少。2013年考试说明中增补词汇也有体现,列举的19个单词中financial , fund 在D篇阅读71题中有考查:原文…its new owner had no plans to give it the funds it required. 正确选项C项:Itwas in need of financial support。

(五)阅读表达部分阅卷形式的调整,分76-78题组 (10分);79-80题组(5分)。

(六)今年山东的高考作文仍是控制性写作,依然是一封电子邮件,只是改写信为回信,让考生解释未能及时回复电子邮件的原因,以及描述暑期安排。

二、2014年高考将会考什么?

2014年英语试卷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听力部分;但总分仍维持在150分。可能采用增加部分题目的分值和增加题目相结合的方式来消化听力部分的分值;但是增加新题型的可能性不大。

(一)语法部分。高考必考且规律性较强部分:1. 谓语(时态、语态、语气)2. 非谓语 (符合结构) 3. 从句

(二)完形填空。文体风格基本稳定(通常是夹叙夹议的文章,给人讲诉一些人生哲理和体验)。难度一般。考点规律明显:语法、词义的辨析、短语辨析、上下文的牵制、常识。

(三)阅读理解。事实细节题为主。甄别“信息转化”的能力是决定性因素。以段卡题现象明显。

三、2014年高考复习将如何进行?

(一)复习的轮次及其任务

一轮复习:复习课本,尤其是必修部分;

1.基本原则:

处理好深度与难度问题;把握好广度的问题;控制好进度的问题;避免材料的使用上的误区:忌偏、忌难、忌怪;忌被资料绑架;忌深、忌广、忌全;

2. 一轮复习模式:

(1)听或读课文(10’)

(2)点出重点句子,并粗略讲解(10’)

(3)编写学案:

1) 写单词和短语(仅限重点)

2)精选15-20个单选题

3)一篇完形或一篇阅读(相关话题)

(4)精讲精练;提纲挈领;节约时间;

二轮复习:复习语法专题

1.基本目标:

(1)能够辨认特定题考查的语法项目;

(2)能够知道每个语法项目的解题思路;

(3)能够基本应对该项目的各种命题方式。

2.基本原则: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上);找准病根,下好猛药(下);分清主次轻重,允许分配不公;

3. 每个考点的六个到位:

(1)本章的常见考点及出题方式;

(2)本章题目的基本思路;

(3)与本章有关的近五年的高考题;

(4)与本章有关的近10年的高考经典题;

(5)近五年山东卷在本章的考题;

(6)猜测明年大致的命题点。

三轮复习:梳理各个题型

复习的任务

1.梳理本题型的命题规律;

2.整理过去五年的基本考点;

3.总结本题型的答题技巧;

4.训练本题型的答题规范。

四轮复习:模拟考试

复习的任务

1.知识上—查漏补缺;

2.技能上— 寻根问底;

3.心理上— 临危不乱。

(二)写作的提高和训练

1. 优秀高考作文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特征:

1、层次不乱  2、句式多变 3、亮点若干 4、巧妙串联  5、蠢错不犯 6、整洁卷面

2. 写作的练习步骤

第一步:从教材中寻求营养—找到知识点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分析:only引导的强调状语置于句首,部分倒装。

第二步:吸收营养— 背诵

第三步:机械地运用知识—翻译一个类似的句子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学会开车。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to drive.

第四步:创造性地运用— 造一个句子

3. 培养写作能力的几个原则:

(1)不能急功近利;

(2)语法+口语+写作的结合;

(3)发挥Peer Editing 的作用;

(4)先纠错,后篇章,再润色;

(5)及时、正确的批改和点评。

物理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课标》《大纲》《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

2.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3.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4.命题力求科学、公平、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课标对高考的要求

高考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考查取向上真正由“知识取向”向“能力取向”转变,努力实现由知识性考试向能力性考试转变,对新课改的实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1.试卷结构力求简约、合理、加大选择性,试题数量适当,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思考时间;

2.在试题设计上,减少封闭性试题的权重,增加半开放性、开放式试题的权重,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3.试题所设置的情景要服务于能力考查的目的,注意联系考生的生活与体验,以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解释、创造能力,力求体现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

4.加大对高考评分的研究,逐步减少主观性试题的评分误差;

5.“以能力取向的命题方式”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的认知过程,不仅应关心最终一个分数,更应关心分数背后所隐藏的不同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能力要求:五显二隐两层次

1.五种基本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六“能”三“会”两“评价”。

2.两种隐性能力

①探究能力——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②独立获取、处理信息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各科中文字、符号、图像(图表)、公式、模型等准确表达相关的科学信息;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于解答问题;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1.必考部分:

①力学:五大主题,14个Ⅱ级(理解和应用)知识点,8个Ⅰ级(了解和认识)知识点;

②电学:五大主题,11个Ⅱ级知识点,26个Ⅰ级知识点;

③单位制和实验:两大主题(力电),12种基本仪器,11个分组实验(力学6个,电学5个)

2.选考部分:

①模块3—3:五大主题,15个Ⅰ级知识点,1个分组实验;

②模块3—4:五大主题,4个Ⅱ级知识点,16个Ⅰ级知识点,3个分组实验;

③模块3—5:四大主题,1个Ⅱ级知识点,9个Ⅰ级知识点,1个分组实验。

五、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的构成

新课标全国卷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物理部分共14题,总分110分。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必考部分:选择题8道,每题6分,共计48分;主观题4题,共47分;其中实验题2道,15分;计算题2道,32分。

选考部分:由一个6分的小题和一个9分的计算题组成。

六、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1、试题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择优录取与选拔;

2、试题在考察知识的同时注重考察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察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3、充分发挥了高考对一线教学的指导功能和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七、2014年高考备考建议

1、注重双基,要求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2、重视基本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方法;

3、重视各种物理方法的练习;

4、知识点复习要全面,非重点知识点重点复习。

八、2014年试题发展预期

(一)命题必然围绕主干知识、突出重要板块

(二)命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热门考点

(三)命题继续抓住重点题型,典型方法

(四)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借鉴历届陈题

(五)命题需要考虑整体布局、力避考点缺口

(六)命题适度调控全卷难度、谋求平稳过渡

九、能力要求的变化:

(1)理解能力

(2)推理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5)实验与探究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十、目前考生的薄弱环节:

(1)数理分析能力——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图象处理问题的能力;几何知识的运用

(2)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意识;探究方法

(3)实验设计能力——迁移、重组、创新

(4)文字表述能力——规范、严密、准确把握要点

十一、高考命题体现“能力立意”的具体措施

措施1:试题立意的创新性

措施2:素材信息的时代性

措施3:知识应用的实践性

措施4:解决问题的探究性

措施5:思维方法的多元性

措施6:情景、过程的综合性

措施7: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措施8:解答过程的多样性

十二、对高三复习的总体要求:

1.做好一个策划——高三复习的整体策划

2.加强两个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

3.强化三轮复习——向细节要质量

4.精研四套模拟——研制、研讨三模+押题卷

5.坚持五个不变——①科学扎实的备考策略和勤奋认真的工作作风、②对学科重点的强化训练、③对题目的归类讲解和对学生的分层次指导、④讲练结合的基本复习模式、⑤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与科学应试指导

十三、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轮复习二轮化)

(一)具体要求

1.把一轮复习时间打紧,克服前松后紧。

2.把一轮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结合起来。

3.在一轮复习中渗透小综合训练

复习方式:

按章节顺序进行系统复习,务求全面、细致、到位。

(二)单元复习的四个环节:

1.集体备课形成学案。要求:在高考的大背景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大框架下把好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知识缺陷,对习题进行分类整合。

2.个人备课形成教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形成主题明确、措施具体的教案,体现复习课的五要素。

3.师生互动完成教学:正确发挥教师的指挥调度作用,全方位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体现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多样性原则,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既要克服以教师讲代替学生练的现象,又要克服以讲题做题代替复习的机械训练的现象。

4.课外辅导预习巩固:要求明确、耐心细致、定时定量,对突出问题进行补偿性练习巩固,不留后患。

(三)明确各种课型的基本要求,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复习课的五要素:明确的主题、知识梳理(整合)和方法指导、典型例题的示范引领、通过变式训练进行巩固提高、对通性通法及注意问题的归纳总结。二轮复习课的教学重心要进一步向学生倾斜,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

2.习题课: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归类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分类讲解,体现对相关理论及方法的深化和提升,力求做到借题发挥,以点带面;对突出问题进行巩固落实。

3.试卷讲评课:按出错情况进行分类和详略处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行补偿性练习;进行相关的应试指导—三个15分钟:自我纠错;重点讲解;巩固提高。

(四)一轮复习中防止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乱。一般表现为:

(1)时间安排不当,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

(2)复习无稳定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2、讲课无新意,详略不得当,重结论轻过程。其表现为:

(1)把复习课上成压缩的新授课,讲授不改变形式,疑点把握不准,平均用力,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只讲概念规律的结论,不讲来龙去脉,学生理解知识不深,不准确,不透彻,知识不能迁移。

3、对高考要求把握不准。其表现为:

(1)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

(2)训练题目过程理想化,且过于繁、难。

4、解题不少,能力不高。其表现为:

(1)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过分强调题目结论,思维过程被压缩,不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提炼、归纳,就难以形成能力,思想方法就难以灵活迁移。

(2)题目重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不高。

①注意问题:

②正确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一轮复习要“面面俱到”但不能“平均用力”——抓主干带细节。

③正确处理好知识梳理、方法指导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做题——不能不做题,不能只做题(归纳);不能不讲题,不能只讲题(总结)。

④正确处理好“预习”与“复习”、“备课”与“补课”之间的关系——“预习”胜于“复习”,“备课”胜于“补课”。

⑤正确处理好“扎实”与“灵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强化训练与变式训练,适量高质,提高习题训练的性价比。

化学

2013年9月15号赴济南学习,上午济南的孟照辉老师就13年高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复习策略,下午宁夏的老师就课标变化进行了分析,对14年的高考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对13年考题分析

总体来看,201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秉承了多年来“重视基础、立足实践、突出能力、不断创新”的特点,试题准确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难度适中,同时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很好地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2013年理综化学难度不大,考查形式及内容与前几年高考几乎相同。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一方面试题形式与往年试题基本一致,命题知识和能力主线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命题人在试题立意、内容选材、思维角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使今年的理综化学试题有了新的突破,计算量上有所增加。高考选择题目启示

选择题的命制:每一题体现一个主题思想,每一选项则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

复习的要全面、要系统。

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既要扎实,又要灵活。

要进行模块内或模块间知识之间的联系、整合。复习时抓好知识的连接点、增长点。

II卷答题给我们的启示

1.严格要求,规范书写,要点清晰,准确表达 。

2.指导好学生的读题、审题。减低难度(更改减低计算的难度),提高试题质量。

3.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涉及到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4.加强模块内或间知识的联系、整合,寻找知识的连接点和增长点。复习时,对其他模块的内容一定要提到化学反应原理的高度进行再学习。

5.突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加强训练图像题、表格题、流程图题、示意图题等。

选考模块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依据学校的要求、生源实际、教师的水平,选择最合适的选考模块。

2.注重基础的落实,兼顾能力的培养。

3.复习中要突出模块特点。控制模块难度。

4.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准确表达 。

5.试题情景真实,应用中更加贴近实际 。

密切注意考试大纲和新课标的变化,做到有的放失。

原《考试大纲》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课标《考试说明》将化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和“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比较新课标《考试说明》与原《考试大纲》,新课程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删去了原考纲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

新课标《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及其要求的变化如下:

必考部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包含化学科学特点和价值、科学探究、化学反应本质、定量研究和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5个子项的内容,其中,除“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外,都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也是以前教学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内容。具体如下: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删去原《考试大纲》中“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将原考纲中“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的考试要求,降低为“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3、溶液:

增加“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在“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增加“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删去“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将“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降低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增加“了解核素的含义”“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等内容。

将“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等内容移至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试内容。

5、化学反应与能量:

增 加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 △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等。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增加“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等内容。

(07-09为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转化率的计算。)

删去“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

将“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调整为“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增加“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没有提及“酸碱中和滴定”的要求。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该部分内容变化幅度最大,新考纲除了删去原《考试大纲》中“I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等内容。

对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对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虽然该部分没有呈现有关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内容,但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中仍然明确要求“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这次学习收获很多,我们应该多研究高考,结合学生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

生物

一、2013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一)全国卷和山东卷分值比例相差较大

全国卷关于必修三个模块在高考中的分值比例不均衡,必修一大约占40分左右,而必修二仅占10多分。而山东卷则在三个必修模块分值要求均衡,各20分左右。

(二)2013年全国卷分析(略)

(三)2013年山东卷分析(略)

二、2014年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1、选好、用好教辅资料:

当前很多教辅资料的思路与高考命题趋势想背离,使用时要有所选择、有所删减。

2、立足教材,抓住基础:

复习时要重视对教材的利用和知识点的落实,挖掘概念间、知识间的联系,把看书与做题结合起来,讲隐藏在教材中的原理、规律、示意图、模型等知识整理出来,从多角度去设问与探究。

3、建立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在知识的连接处多提问题,建构知识网络体系,加强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复习课不要满堂灌,备考要敢于舍弃:

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加强指导。对于教材中有而考纲未做要求的知识点要舍弃。

5、提升理解和获取信息、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考试题均体现对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的考查,要联系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成果,体现“现学现考”的精神。复习时要加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6、注重生物学模型及图像的理解

以生物学模型为背景的考题占的比例较大,教材中的图解都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NA的分子结构、DNA的复制与转录、细胞分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并要把这些图中的隐性知识充分的挖掘出来。

7、习题要精选精炼、强化变式训练,体现以质取胜:

对于易错的经典题要重点标记,多次强化训练,争取弥补薄弱模块。练习讲评时注意分析、总结做错的原因,是识记不够还是没有把握好解题方法还是粗心大意,今后如何避免等。通过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规范性,并限时阅读或做题,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8、上考场的是学生,不是老师;教师不能不负责任,不能“太负责任”,教师要学会“偷懒”,学生才能勤快起来。适合自己的题目效率最高,教师不要用难题折磨水平不高的学生。

两位老师对2013年的高考试题分析精细透彻,对备考复习策略指点到位、建议合理。

政治

2013年9月15日,我校一行43人去济南大学参加全省2013年新课程高考备考分析评议研讨会。其间我们有幸聆听了张延平老师的精彩的讲座,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开阔了自己的复习思路,提高了自己业务素质,受益匪浅,真是不虚此行。现将自己的心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认真研读大纲,抓住教学方向

1、大纲是教学的定盘星,因此对《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要全面识记,深刻理解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某个知识点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考点的理解,必须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夯实基础知识,强化知识整合。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题来看,试题的编制和答案的组织都贴近教材,部分试题甚至直接用教材中的知识命题。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怎样才能使基础知识非常匮乏的体育生夯实基础呢?第一、问题法极易,在总结本上几下复习的主干提纲,然后默写或记忆背诵。第二、课堂提问法,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监督,以提高课堂效率。第三,学会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企业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基础知识要过关,必须做到以本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以纲为纲,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将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烂熟于胸,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拟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即先总体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对考点进行高密度讲解,逐条分析,找到知识联系,最后在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严密知识网络,以知识带热点,强化理解记忆。

二、认真研读课型,总结规律方法

授课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考考生的分数,关系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必须仔细研究,揣摩,认真落实。我认为自己以后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境、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政治敏锐性。全面把握和深刻认识热点问题,要把握哪些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体现人类追求,影响最大,与所学学科内容有着必须联系的内容。例如:对“社会公平”,必须把握:为什么要实现,怎样实现?

1、重视让学生来整理与专题相关的知识、掌握专题的思路以及答题的规律等。要通过一个一个专题的复习,让学生逐步学习和习惯自己动手、动脑,分析问题、整理问题,总结记忆的方法、答题规律、一般方法等。这方面和试卷讲评一样,要舍得花时间。要知道只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许多专题问题知识下发学案就可以了,不一定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2、重视传统、持续、长效热点的复习。如创新、资源节约、三农、宏观调控、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改革开放、党的领导等等。这些长效热点往往是教材的重点,复习搞得好,就是基础打得好。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长效问题的新角度以及新的热点保持高度敏感,在复习时把握住。

3、控制专题的数量,提高专题的质量。要注意方便学生记忆,专题数量不要太多,知识专题、热点专题、题型专题都是如此。答题规律如果总结得太多,就没有实际用处了。其他也是这样。提高质量抓药是寻找共性、探索规律、训练速度、查找漏洞、形成能力。

4、高考大纲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化,说明高考考核的内容和基本思路不变,重点考察学生的四种能力。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对高考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要反复强调,多次分析、让学生理解这几种能力在考试中是怎样出现的。

(二)、二轮复习必须注意总结规律,规范答题思路,因此题型专题课必不可少。讲清各类题型的特点和思路,例如:体现类、为什么类、意义类、认识类、措施类、比较类、图表类、影响类、计算题、漫画题、材料题等。根据各类题型做有针对性训练与指导。审好题是关键,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审题的关键也是多读。好多同学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读题太少,不舍得在读题上下功夫,而是草草一度就凭印象选择或答题,往往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比如我们讲宏观调控。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经济常识第二课,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看到宏观调控这个词儿马上就想到经济常识第二课提到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往下重点可以考虑宏观调控在哪一课展开比较详细,经济常识第五课关于国家财政,第六课国家税收等。所以我们做答题的思路就是抓住问题中涉及到的主干概念把它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需要的是你观察这道题可能涉及到的是经济常识哪一课。从概念到课,从课到节,这样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案。

(三)、高考复习后期,学生要做大量的典型试题,讲评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做的好就能事半功倍。

1、问答题解答要规范整洁。做题能力是核心,表达能力是外显。就做题能力而言,从我们现在的学生实际来看,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审题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向指向的习惯,要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习惯。二是实际联系理论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看到材料、看到事例就联想、思考理论的习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要求学生在解每一个训练题时,都应养成用语言描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习惯,树立“对于一个问题,你可以不写答案,但不能不会思考”的理念。学科表达能力是通过试卷外显出来的,主要反映在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上。长期以来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问题都是这一能力欠缺的表现。在本轮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对每一道练习题都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做到严谨、精炼、准确。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要求学生尽量大可能地减少错别字、减少不通顺的句子、杜绝卷面脏、乱、差等现象。

2、近年高考试题一般都是从新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材料,解决新的问题,考核四种能力。因此在复习时,应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思路,思考问题的线索。知识的运用包括:不同知识的重组,相同知识的归纳,相似知识的迁移,相关知识的联系。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现实,强调学科的社会功能。重视以新视角认识问题,综合地、动态地、独立思考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应不断开阔视野,打破思维定势。从“学会”走向“会学”。

3、(1)目前高考学生人数众多,阅卷老师整天批阅试卷十分辛苦,考生要注意答题技巧。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希望阅卷老师能给自己高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如果是工整地书写,马上那个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的“印象分”,然后仔细阅读,调整分数。

重视“第一印象”要注意:①字迹要端正;②卷面要整洁,层次分明,使老师一目了然。为此下笔前要在头脑中树立出答题要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③修改要合乎规范、有章法,不能乱涂改。

答题规范最为关键:答案简明、层次分明,正确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流行的俗语。只有使用规范的书面用语,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很多题目的答案是从材料中归纳出来的,或者说答案都在材料中。(除发散性的题目)

复习时,在回答主观题目时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主观题答案的主观性强,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参考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回答问题。不要轻易说什么应该答,什么不应该答。告诉学生的是答题思路,而不是标准答案。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要保证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时间,留有充足的时间读懂题意,弄清设问方向,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有利于阅卷老师尽快发现采分点。这里特别强调要给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留足时间去认真审题,组织答案要点。

(2)、反复强调的问题:

百分卷策略、限时训练、基础知识的回头看,错题本、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主动性等等。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己所能,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

为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高三历史高考研讨会于13年9月15日在济南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13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上午由历史试题命题专家作了<<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暨 2 0 1 4 年 高 考 备考 策略>>。这个报告从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分值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高考推动课改,课改引导高考”。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历史专家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从近5年的高考趋势来看,要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尤其是中国近代史,考查的机率更高。

2、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4、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同时,历史试题命题专家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并指出学生存在问题:

1、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不能科学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过分依赖课本,思维被固定。

4、缺乏答题技巧的训练和提升。

5、卷面书写不规范。

下午由宁夏银川一中的高英姿老师作《2014年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谈》的报告。先对2013年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1、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2、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需把握以下几个结构:

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

2、把握基本历史概念;

3、明确章节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热点历史问题;

5、解析近年经典高考、调考题目。

培训虽然只有一天,但是内容丰富,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对以后的高三复习有了一些想法:1、在今后复习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先实例示范,再方法总结,再实践运用的方法,将学生理解材料、概况史实、分析比较、形成结论等多方面的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2、注意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3、注重对学生多维史观的训练,对史实、人物评价注重多角度启发。4、精选精编一些练习,对于各种资料练习做到不整套使用,缩减练习量,提高质量。5、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根据《考试说明》和《指导意见》编写主干知识提纲,进一步强化基础。6、对学术性问题要尊重事实、客观介绍。

总之,本次高三历史高考研讨会的召开为高三历史老师共同探讨历史教学的经验及高考应对策略搭建了交流平台,同时也为高三的复习备考指引了方向。我会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地理

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本人于9月15日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针对高三教学的培训活动,通过两位位专家的讲课,以及对课标的解读和学习材料的阅读,我感到收获很大。

一、技能学习、提高薄弱环节

教学技能始终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本次培训中“2013高考地理试题的解读”,“高三地理复习策略”、“高三地理教学的授课方式”等内容使我收获很大,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技能,尤其提高了我的薄弱环节,使我得到全面提高。

二、精心制定备考复习策略

1 、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 ( 飞机场、疗养院 )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

2 、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

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

3 、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

4 、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总之这次培训,不仅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更有信心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条目发表在学术, 学术交流, 首页分类目录,贴了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